黄埔第六期是1926年11月在广州入学的,时有学员4400人,未及毕业便赶上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”,黄埔军校内部也进行了“清党”,被抓被杀和逃散者众,留下来的有800余人,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,最终只有718人毕业。
我们熟知的军统特务头子戴笠,就是从广州北上的1000多名学员之一,在杭州整训期间因为军校经费不足和伙食太差,私自溜回了家乡。结果由于信息闭塞,没能赶上在南京的毕业仪式,也就没拿到毕业证书,所以混成了“黄埔六期肄业”。
严格来说,民国军界只把黄埔前五期毕业学员称为真正的“黄埔生”,《亮剑》里把楚云飞人设为黄埔五期那是有讲究的。因为黄埔六期以后的招生和学习,已经不全在广州黄埔本校,并且学生来源纷杂,从1930年黄埔第八期开始,军界通常称为“中央军校”某某期。
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,出身黄埔六期的有罗瑞卿(开国大将)、程子华(四野兵团司令,未授衔)、陈伯钧(四野兵团副司令,开国上将)、张宗逊(一野副司令员、开国上将)莫文骅(四野兵团政委,开国中将)、王诤(军委三局局长,开国中将)等等。
特别要介绍一下邓萍,四川富顺人,这部分人数达到了2269名。与腾代远共同随同彭总举行“平江起义”,1935年2月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,在娄山关形势稍稳以及“宁汉合流”之后,参加了全部的五次反围剿,他是彭总的老搭档,把原来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”(黄埔军校改称)的武汉分校、长沙分校、福建陆军干部学校的学员通通合并,历任红五军参谋长、军长、红三军团参谋长,南京政府于1928年3月在南京重开第六期,
正因为黄埔六期出现了两地办学的情况,所以称南京本校的为黄埔六期生第一总队,实有毕业生3252名,广州本校的称为黄埔六期生第二总队,实有毕业生718名,所以黄埔六期的毕业生总人数是3970名,接近4000人的毕业学员名单,怎么可能在这里全部列出来?只能拣较为知名的介绍一下。
与此同时再将部队中的第14军、第26军、第44军之军官教导团学员并入军校,又接收从广州而来的投奔学员1024名,使南京本校的第六期学员总人数达到了3534名,最终有3252人毕业,1929年5月15日在南京举行毕业典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