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报发展的直接结果之一,是新闻报刊的蓬勃兴起。电报让消息“不翼而飞”,让报端充满了“某月某日电”。普法战争期间,《纽约论坛报》记者格瑞利曾经花5000美元,通过越洋电报传送一条战地消息。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独特创新,是开设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报纸专题展览馆,成为美国新闻产业的大检阅。从1690年波士顿办起第一份报纸,美国直到1776年独立时仅有报刊37家。费城世博会参加展出的新闻报刊已达8129种,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,美国被誉为“读者之国”。展览的组织者在导言中宣称:“人们半夜熬油看报是为了得到精神食粮,报纸应该成为善良和美德的同义词。”然而为了生存竞争,各报记者常常在重大新闻发生时向电报局冲刺,甚至拿一本《圣经》请报务员拍发来占住线家报纸联合起来共享海外信息,这就是美联社的前身。
费城世博会报业展览最令人赞叹的演示要算现场印刷了。高6米、长12米的侯氏印刷机是新发明的高速轮转机,经过改进后的巴洛克轮转机使用8公里长的卷筒纸,每小时能印刷5万份16页报纸并折叠停当。可惜就在世博会开幕前夕,巴洛克为《费城公共基石报》安装轮转机时被自己的发明压断了腿,此后因手术感染而去世。
1866年7月13日是星期五,两个星期的“大海捞针”一无所获,他曾经4年未回家,这本来是个“不吉祥”的日子,连自己在教堂的席位都做了抵押,然而在距离终点纽芬兰只有960公里的地方电缆因质量问题再次断裂,一个顶俩的大东方号独自装载着4400公里电缆从爱尔兰拔锚启航,当排水量超过尼亚加拉号4倍的大东方号开始建造时,读出衰减1000倍的信号。把灾难、失败变为成功的故事感动了世界。菲尔德曾到船坞参观,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则称大西洋海底电缆不亚于将人送上月球。这个将“妄想”、“梦想”变为现实,但菲尔德一天也没有停止为大西洋电缆奔忙。而科学家汤姆逊(即开氏温标创始人开尔文)发明的镜式检流计能通过导线上小镜片细微转动的光学放大功能,使这次出征功败垂成。这回终于一举架设成功。美国内战爆发、世界经济萧条、公司濒临倒闭,
7月27日电缆开通,大东方号装载着经过改良的电缆再次发起冲击,1865年7月30日,开始了新一轮壮行。有媒体将菲尔德称为当代哥伦布,先后跨越大西洋30多次。使大西洋电缆成为双线倍!
电线年费城世博会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发明。当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在开幕式上接过陌生的电话,竟然反射般地把听筒扔到地下并吃惊地怪叫道:“天哪!它会说话!”电话的发明权属于贝尔几乎成为公论,贝尔在实验室中因硫酸溅在腿上而呼喊的“沃森快来,我需要你!”也作为人类通过导线传输的第一句话载入史册。然而另一位发明家格雷的电话至少不比贝尔晚,不过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晚了一步。1876年2月14日上午,格雷的律师原本比贝
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众多亮点之一,是刚刚发明的打字机。以生产缝纫机闻名的雷明顿公司购买了美国发明家肖尔斯的专利权,开始批量生产这种以键为笔的机器。不仅让潦草难认的字迹变得整洁规范,而且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,成为誊写员的救星。肖尔斯设计的“QWERTY键盘”至今基本未变,布局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,当初按照字母的正常顺序排列后,发现打字时键盘和连杆之间常常互相“掣肘”和“别腿”。便用试错法对排列顺序多次进行调整。此后便约定俗成,“存在即合理”了。
菲尔德钻进自己船舱里嚎啕大哭。在最后成功的时刻,设计师布鲁奈尔戏言道:“将来为你铺设电缆的莫非此船?”不想日后果然应验。9月2日又传来1年前丢失的电缆被捞起的消息!